五代柴窑八棱瓶

柴荣

柴荣(公元921—959年),亦名郭荣,周太祖郭威养子,五代后周第二位皇帝,后世称其为柴世宗。邢州尧山柴家庄(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)人。其父名曰守礼,祖父柴翁是当地有名的富豪。

 

柴窑的由来

早在世祖郭威时,就已将宫中所有的珠玉珍宝、金银器具等奢华之物全部砸毁,又严令“凡珍华之物,不得入宫”。而世宗柴荣又在“限佛”运动中颁布“铜禁”。金银器没有了,铜制器物也没有了。皇宫里众多人员生活所需的器具,依照典章、祖制进行各种庆典、祭祀所需的礼器,以及宫廷的陈设之器,从何而来?作为与瓷器多有交道,深谙制瓷之术的世宗柴荣,采用原料来源广泛,造价低廉的瓷器,替代材料稀缺,价值昂贵的金银铜器,便成了必然的选择;建窑烧瓷,以供宫廷之所需,更是顺理成章。以陶瓷之质,仿金银铜器之形,制精色异的柴窑瓷器也就应运而生了。

后人所说的柴窑,其实就是周世宗柴荣首创的五代后周的宫廷御窑。所以,后世所记:“世传周世宗柴氏时所烧,故谓之柴窑”,“所司请其色,御批云:‘雨过天晴云破处,者般颜色做将来’”等诸多典籍有关柴窑的记载是完全可信的。

五代柴窑八棱瓶“柴”款 (正面) P-0088

五代柴窑八棱瓶“柴”款 (左面) P-0088

 

青如天

明代谢肇淅在《五杂俎》中写道:“陶器柴窑最古,今人得其碎片,亦与金翠同价矣。盖色既鲜碧,而质复莹薄,......世传柴世宗时烧造,所司请其色,御批云:‘雨过天青云破处,者般颜色做将来’。””

“青如天”,是针对柴窑的釉色而言。这种颜色是柴荣钦定的柴窑瓷器的釉色,是柴窑瓷器的正色。此“天青色”,则是一种青中泛蓝,蓝中带青,既接近天蓝又有别于天蓝的一种釉色。“天蓝”与“天青”都属于蓝色的色调。我们的藏品正是天青一类的,而且釉的厚薄也又很明显的差异,尤为在聚釉的地方,呈幽蓝色,在图片中是清晰可见的。

五代柴窑八棱瓶“柴”款 (后面) P-0088

五代柴窑八棱瓶“柴”款 (右面) P-0088

 

明如镜

明代张应文在其《清秘藏》中有记:“论窑器,必曰柴、汝、官、哥、定,柴不可得矣。闻其制云:‘青如天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磬’。此必亲见,故论如是。” 这也许是最早对柴窑“四如”特征进行概括的古代文献。

“明如镜”,是针对柴窑瓷器釉面的光泽度和莹润感而言。也就是指柴窑瓷器的釉质玻璃质感强,釉面光亮如镜。在我们收藏的柴窑器中,在“明如镜”这一特征上,表现出肥厚润泽,光可鉴人,用“明如镜”来描述,虽略有夸张之意,却也说得过去。

 

薄如纸

薄如纸”,是说柴窑瓷器的胎体很薄,薄得像纸一样。这当然是形容之辞。 “薄如纸”,是柴窑瓷器的基本特征之一,并非典型特征。在古陶瓷中,胎体“薄如纸”的陶瓷器,绝不是柴窑所独有。经过我们较为准确地测量出此瓶口胎体的厚度,大约都在0.1厘米左右。故而,用“薄如纸”来形容此藏品的胎体之薄,也是不为过的。

 

声如磬

“声如磬”:磬,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,形状像曲尺,用石制成,可悬挂。 “声如磬”,是指轻轻敲击柴窑瓷器时,会发出像磬一样轻脆悠远,回响饶耳的声音。

我们现在听到的藏品敲击声依稀能感觉到“声如磬”的音响效果,其原因由于埋藏在地下时间太过久远,加之埋藏的环境较为恶劣,此釉质受到了较为严重的侵袭、腐蚀,许多地方已经剥离、脱落,这些现象肉眼是很难察觉到的,如果使用300倍微观镜可以清晰地看到釉面布满了密密麻麻、大小不等的腐蚀坑点和腐蚀斑块。但是由于柴窑的用料讲究 – 上等密实的胎土,和上等的玛瑙釉,使得此藏品的敲击声任然是轻脆悠远,临耳近听也能感觉到回响饶耳的声音。

 

滋润细腻有细纹

这是柴窑器所具备的一个典型特征,而且我们认为这一特征是判断五代后周柴窑瓷器真赝的重要标准,决不可忽视。欧阳修在《归田录》中说过:“汝窑磁较似”、“汝窑颇仿佛之”。汝窑瓷与柴窑器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多个方面,例如釉色相似,两个窑口的胎体均为薄;在开片上汝瓷与柴瓷也有相似之处,但绝不雷同。由此也可能窥见两者传承。在宋代曾出现过大量柴窑仿品,这与明清两代对宋瓷的仿制有类似之处,一种瓷器能为后世仿制,其本身也必然是经典。

 “滋润细腻”说的是柴窑瓷器的釉质莹润匀洁,逗人喜爱;“有细纹”,“细”是微小的意思,“纹”是纹路,指的是柴窑瓷器的开片;“有细纹”,就是说柴窑瓷器有细小、密集的开片。在展示的图片中这些特点还是非常容易发现的。

 

足多麄黄土

曹昭在《格古要论》中论及柴窑时写道:“柴窑器,出北地河南郑州。世传周世宗柴氏时所烧者,故谓之柴窑。天青色,滋润细腻有细纹,多是麄黄土足,近世少见。” 通过对我们所收藏的柴窑器的观察、研究,我们认为,柴窑瓷器在烧造过程中,足底无釉,呈粗黄色。这样的现象在下图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。